close

http://blog.yam.com/neverwinter/article/38591734

 

本來想說不要雷的不過赫然發現在作宣傳的時候就已經把梗都講出來了那乾脆就把內容通通雷出來吧www

 

已經說有雷了就請不要誤入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存在是有目的的。

如此殷殷期盼,漸漸變成認同,認同自己,再去認同別人。

正因如此,要抹殺掉一個人的心靈是很容易的,只要對著目標的目標下手,就能癱瘓一個人。

脆弱者如是,強壯者如是。

 

少年的名字從頭到尾都沒提。雖然他乘載著諾貝爾的基因,但是卻一點也沒有顯露出來。這並非是說他愚笨,只是總有人比他優秀,比他表現更好,使他無法達到母親要的境界,然後遭致責備。是不是太嚴厲呢?對一個小小的孩子灌輸這些觀念不說,要他有能夠匹敵天才般的表現根本就強人所難。天才的智慧能不能靠基因遺傳尚無定論,諾貝爾精子銀行的存在想必給予世上幾許人一點希望,藉由自己與萬中選一的強大基因結合後能產出值得驕傲的後代,無非是為了完成某些個人的夢想或祈願。然而那終究是虛妄的,是不切實際的,一個人的夢真的能由他人來完成嗎?更多時候我們只看到,衍生的悲劇與慘痛的結果。

 

但這故事跟天才科學家一點關係也沒有。

少年只是與他有精神疾病的母親一塊兒長大,壓根兒沒什麼諾貝爾精子銀行。

 

對於少年來說,父親是很重要的。正因為素未謀面,所以他會去不斷的翻閱諾貝爾圖鑑,會存錢為了有一天能作基因分析與親子檢定,找出自己的父親是誰,因為他的媽媽似乎不是那麼愛他,而他需要一個存在的理由。好景不常,當他發現一切都是胡扯後不久的某天,媽媽正式的壞掉了。他所認知的世界竟然只是媽媽的謊言所構成!

 

當人極度想要逃脫某個令人不堪的事實,我們會說一些謊言來欺騙自己。可笑的是,我們逐漸的相信謊言,而最後將它內化成事實。這是一個保護機制,善意的殼,讓醜陋的世界被隔絕在外面。少年的母親藉此來掩藏了某項記憶,卻無意間被少年的舉動給戳破了。這無異於拿塊石頭丟向窗戶一樣,媽媽的精神就像玻璃一樣雪花四散,因為殼被敲破了,真實的自己無處可躲。最後因為服藥過量,再也醒不來。

 

少年是孤獨的。他沒有朋友,沒有寵物,房客嫌他麻煩,鄰居是唯一能算得上是親近的人,但現在,連母親都不在他身邊了。連謊言都無法安慰他。祖父母的出現,帶給他很大的震驚,他知道自己不再是孤單的,但卻仍無法理解自己從何而來。於是他在原本媽媽的房間裡畫了一道門,讓媽媽進來,在睡夢中。

 

在機率遊戲這本書裡看到,有種東西叫集體潛意識。我想這是反向而類似的東西,人能夠無意識的接受到他人肢體傳出的訊息。自從媽媽在舊家裡畫了一扇門後,他就能夢到媽媽,帶領他去看各式各樣關在房間裡的東西。門是一樣很神奇的東西,集寓意與表象於一身。當我們說出入口時,你不會想到窗子;他不僅是溝通的橋梁,更時常化為某種阻礙,某種挑戰,資格的評斷。在祖父母家,他看到了令人驚訝的事實,一切的根源,媽媽縮在殼裡不肯出來的原因。他與媽媽,有著同樣一個爸爸。

 

故事的結尾有點令人毛骨悚然。他進了他中風的爺爺(同時也是爸爸)的房間裡,告訴他,他知道了全部的事。當我們以為他要動手拔掉呼吸管時,他作了一個令人意外的舉動,無疑也是非常殘忍的。他畫了一扇門。通往懲罰之境的門。他將永遠困在自己女兒的夢境裡,醒來的時候,卻什麼也不能做,而念書給他聽的兒子的微笑,將如刀割般吋吋刺進他心裡。

 

故事的敘述很乾淨,因為人物很少,對話也不多,起承轉合做得非常好。與「房間」ㄧ書一樣,主角都是性暴力下的產物,也都被孤立在「房間」裡,不得自由進出。面對不想要的孩子,兩位母親卻都選擇照顧他們,讓他們安全的長大。如果她要生下我,就得找個理由好好愛我。主角如是說。少年不覺得母親真的愛他,只是為了要有諾貝爾般的才能,才給予他生命。但也許,就是因為愛他,才編造這個謊言,給自己,也給他,因為這樣的愛,讓母親怪異的行為變本加厲,因為真相對誰來說都是殘忍的,抑是危險的。其他人早就會把孩子打掉了,絕對不會留下,ㄧ個恥辱的標記。更何況現在常常有母親殺死自己的孩子,墮胎真的應該要合法化,如果不愛,就不要生下來,造成社會更多的麻煩。

 

母愛的確是偉大的。願意像這樣的諾貝爾少年(少女)都能平安的長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